查看原文
其他

新城市志|从上海到上海,超级环线高铁如何改变长三角

谢良兵 澎湃新闻评论
2024-09-07
   

       超级大环线的到来,不只是拉长上海的辐射半径,更将加深各种资源要素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的充分流动,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。



丨 谢良兵


6月15日零时起,全国铁路将实施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。调图后,长三角将首次新增一条上海出发的超级环线高铁——G8388/9/8次列车。该车次途经上海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一市三省,全程8小时9分钟。这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长三角地区环线高铁,第一次用铁路将长三角的一市三省紧紧“圈”在了一起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6月5日至6日,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温州召开。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,三省一市主要领导的第6次座谈会。会上发布了10项实事项目清单,其中第1项就是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。


超级大环线的到来,可谓正当其时。它不只是拉长上海的辐射半径,更将加深各种资源要素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的充分流动,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。


上海-上海虹桥大环形高铁列车走向示意图。


超级大环线高铁的标杆性意义


其实,这几年在国内已有多条环线高铁,比如四川省内的成都环线高铁、海南省的环岛高铁、山东省的齐鲁环线高铁、江西省的环鄱阳湖高铁、福建省的环闽环线动车、湖南省的长沙环线高铁等。


具体到长三角地区,2021年,随着合安高铁的通车,也形成了环巢湖、长江经济带的闭环线路,合肥南始发、终到合肥南的环线高铁开通,成为长三角地区第一条也是当时唯一的环线高铁。


我国第一条跨省的环线高铁——成渝贵环线高铁于2020年4月10日试运行。这条环线高铁包括重庆西-重庆西、贵阳北-贵阳北、成都东-成都东三条线路,其中,重庆西-重庆西全程1300公里,运行时长8小时48分,是目前国内里程最长的环线铁路。


尽管并非国内第一条跨省环线高铁,但长三角超级大环线高铁的意义在于,这是国内首条在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环线高铁,背后所倚靠的经济总量、人口数量等都是其它环线高铁所难以比拟的,其承载的内涵和外延更具标杆性意义。


这条超级大环线高铁,将上海、南京、合肥、杭州等4座长三角中心、副中心城市串联,全程停靠长三角三省一市共12个城市的21座车站。其单向行驶里程超过1200公里,沿途连接安徽的黄山、九华山,浙江的千岛湖、西湖等多个风景名胜区。


长期以来,长三角地区都是高铁发展的标杆地区。截至2023年底,长三角地区铁路营业里程逾14300公里,其中高铁25条,里程超7100公里,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级城市,成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。超级大环线的开通,将更大程度地盘活现有铁路资源,提升运营效率。



扩展上海腹地,带动长三角一体化


区域一体化,通常都是交通一体化先行。如果说京津冀地区是用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,也就是俗称的“大七环”将各城市串联起来,粤港澳大湾区用广佛肇莞惠城际铁路将珠三角城市打通,长三角地区则开始用超级大环线高铁进行连接。


5月26日,广佛肇莞惠城际铁路开通运营,全线设39个站点,形成一条全长258公里、横跨5座城市、呈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。相当于粤港澳大湾区有了一条“大号地铁”,通过“地铁化”的城铁,形成“一体化”的大湾区,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“1小时生活圈”。


与珠三角在跨市“地铁”上起步早、发展快不同,长三角在高铁领域的发展更具竞争力。目前长三角已然形成半小时通勤圈、1小时生活圈和3小时高铁圈。2024年,长三角地区将新增建成铁路里程660公里,杭温铁路、池黄高铁等建成通车,沪苏湖铁路力争通车,通苏嘉甬铁路、沪苏嘉城际、滁宁城际等项目加快建设。


但“轨道上的长三角”不能只是局限在高铁建设上。在国际上,东京、纽约、伦敦、巴黎等城市,一般都拥有约2000公里以上的市域(郊)铁路服务通勤圈。因此,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,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成为签约项目之一,该公司将推动长三角地区跨省城际、市域铁路运营一体化。


事实上,长三角的几个都市圈内,也正在通过地铁、城际等轨道交通推进跨城交通直连。比如,早期打通的上海地铁与苏州地铁的连通;已开通运营的绍兴地铁1号线、杭海城际与杭州地铁网“无缝衔接”等。如何在此基础上再去突破,去延伸半径,是目前长三角相较于珠三角地区的难题所在。


除了轨道交通,根据《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》,到2025年,“十横、七纵”的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将总体形成,高速公路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500公里,中心城市之间享受1至1.5小时客运服务。


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,尤其是超级大环线高铁的开通,不仅扩展了上海的腹地,让上海的触角伸向了长三角全域范围,还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增强上海及其它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,从而快速地将各种创新要素输送到各个区域,促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。



长三角区域的“画圈”与“破圈”


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,是目前国内广受关注的区域发展重大战略。其中,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、开放程度最高、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。


数据显示,2023年,长三角三省一市GDP规模首次突破了30万亿元。今年一季度,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.4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约25%,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。


尽管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,上海都市圈也是长三角最大的都市圈,但与北京之于京津冀的强势、广州深圳之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同省发展不同,上海还无法做到对整个长三角的影响力全域覆盖。这急需上海破圈,向长三角的纵深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。


前文提到,自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,已经召开了6次领导座谈会,前五次座谈会的举办城市,基本都地处长三角的“核心”位置,此次的温州则处于长三角的东南角。这或许说明长三角一体化,已经开始从“核心圈”走向了全域范围。


此前,上海的辐射范围,更多集中在环沪的苏州、嘉兴、南通等“内圈”城市。超级大环线用高铁在长三角画了一个圈,也将地处长三角边缘的皖南城市安庆、池州、黄山等,与圈内的四大中心城市“圈”在了一起,有利于产业在这些城市的落地,并且带动旅游等多业态发展,从而激活整个区域的内循环。


除了画圈,超级大环线高铁本身也在破圈。在长三角地区分布着上海、杭州、南京、合肥、苏锡常、宁波6个都市圈。目前在这些都市圈内的要素流通相对顺畅,但如何让这些都市圈连通起来,打破边界,真正实现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,就需要高铁、城际等来破圈。


当然,上海的战略意义远不止在长三角。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,上海要敢于担当,在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带动、服务辐射和牵头协调作用。作为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,上海一方面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另一方面要向西纵深辐射促进国内大循环。


超级大环线高铁的开通,或许就是上海向西纵深辐射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开始。


海报设计 祝碧晨



编辑|王磊

排版|甘琼芳

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推荐阅读

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我们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澎湃新闻评论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